01 护航春耕·稳粮保供,广东农业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佛山春耕图景登上央视、珠海农发中心走进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举办春耕现场会,以“田间会场”的形式吹响新一年粮食生产冲锋号;惠州市抢抓农时、科技赋能、服务一线,全力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东莞举办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暨冬种绿肥现场观摩活动,潮州、清远新型农机设备助力春耕备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关系着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2-3月,全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走进田间地头。全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动作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一幅幅崭新热闹的春耕备耕画卷不断拉开。
▍调研春耕备耕,开展水稻育秧技术指导
3月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人员组成专家组赴清远、韶关、梅州、河源等地调研春耕备耕情况,落实再生稻种植试点,与当地市、县农业科技特派员一同开展水稻育秧技术指导工作。
调研组走访了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实地查看田间备耕、水稻育秧情况。专家指出,寒潮期间,注意秧苗防寒保温,对于还未播种的,要等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时再播种;对于已播种的,要搭建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以提升温度保护秧苗。覆膜后四周要封严压实,膜内温度控制在28~35℃,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可适量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耐寒能力。
▍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打造春耕“服务网”
广东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的桥梁作用,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农技服务网络。自2月起,超千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春耕难点提供精准指导。
茂名市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技能培训班,围绕农产品电商、水稻密植技术等开展专题培训,惠及1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
清远市组建市级指导组,围绕水稻科学育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巡回指导,并在清城区召开机插秧练兵现场会,推动百亿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依托“农友圈”小程序实现“点单式”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针对荔枝蝽防治、芒果疏花保果、抗盐水稻试验等需求快速响应,累计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
农业科技特派员不仅传授技术,更推动“良种良法”落地。例如,电白区推广“野香优莉丝”“青香优19香”等优质水稻品种,汕尾市通过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包片指导,优化良种培育与农技推广链条,助力农民“米袋子”“钱袋子”双丰收。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激活春耕“新质生产力”
广东以农机装备升级为抓手,推动春耕生产向高效化、智能化转型。2025年全省春耕投入农机具8139台(套),农机总动力达26.82万千瓦,机械化率同比提升8%。
佛山依托无人驾驶插秧机与AI巡田无人机,实现“一人一天插秧40亩”的高效作业,春耕场景登上央视,成为智慧农业典范;
汕头市开展水稻机插秧合理密植试验,探索“四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模式,为粮食提单产提供技术支撑;
封开县突破丘陵地机械化瓶颈,在河儿口镇试点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破解“人弯腰手刨”的传统困境,推动小地块与大农机协同发展。
此外,珠海、河源等地通过现场会展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湛江、阳江等地结合土地流转优化农机使用效率,全省形成“示范引领、全域推广”的农机应用格局。
▍政策联动护航,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广东省各级政府强化政策协同,从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到风险防控,全方位护航春耕。
财政投入加码:阳江市安排中央耕地轮作休耕专项资金,推动粮油轮作面积达135.15万亩;惠州市开展水稻机械化密植提单产示范,通过对比试验优化种植规范;
防灾减灾先行:乳源县针对“倒春寒”天气,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通过保温育苗、调整播期等措施降低灾害影响;
质量安全兜底:广州市黄埔区举办“农机3·15”活动,严把农机质量关;东莞市开展胶体金速测技术培训,保障荔枝农药残留达标,筑牢农产品安全防线。
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如清远市通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潮州市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贯,确保春耕“加速度”与“稳节奏”并重。
地方实践亮点纷呈,绘就春耕“多彩画卷”广东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鲜明的春耕模式:
韶关市组织革命老区新洞村农户学习新技术,为乡村振兴蓄力;
肇庆四会市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制定科学管理措施,提升春耕精细化水平;
珠海市打造“田间会场”,通过现场演示与工作推进会双线联动,吹响粮食生产冲锋号;
潮州市聚焦农机赋能,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地域特色,更通过经验共享形成全省联动效应。例如,佛山的无人农机技术、东莞的“农技进校园”活动等,均成为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创新打造农技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模式,创建市镇两级农技人员联络机制,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成效与展望: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广东春耕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省早稻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农机化率突破75%,科技贡献率超68%,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广东将围绕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深化科技赋能:扩大农业物联网、AI巡田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优化政策供给:加大丘陵地区农机研发补贴,推动“小田并大田”改革,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
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长效服务机制,培育更多“乡土专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春耕不仅是农时的起点,更是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广东以科技为笔、政策为墨,在田野间书写了稳粮保供与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东样本”。
02 资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到广东调研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广西、浙江、山西、山东等地农技专家及企业代表组成调研组到我省调研。调研组深入广州、韶关、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六地,以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聚焦智慧果园管理、数字农业创新及产业链升级,探索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03 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走基层
3月,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围绕特色产业升级、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模式创新、产学研协同四大核心方向,深入基层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破解种植技术难题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点单式”服务与“手把手”指导,解决农业生产痛点。
技术推广与品种改良:在珠海斗门区黄杨村,特派员指导果农嫁接“仙进奉”“御金球”等优质荔枝品种,推动低效果园转型升级;东莞谢岗镇通过“理论+实操”培训,提升晚熟荔枝花果期管理水平,助力“谢岗荔枝”焕发活力。
应急防控与安全保障:针对东莞莞香园红火蚁疫情,市镇两级特派员迅速响应,实施封闭消杀与科学防治培训,同步开展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深入社区宣传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精准服务覆盖全链条:云浮罗定市组织水稻播秧技术下乡活动,为农户解决播秧难题;清远市聚焦柑橘花期管理,特派员走访生产基地举办技术培训,为全年水果稳产打好基础。
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服务:阳山县农业科技特派员与典型村结对技术服务协议签订仪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共同推进阳山县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廉江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典型村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精准施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各地以科技为支撑,推广高效种植模式与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稻稻麦”轮作盘活冬闲田:珠海莲洲镇獭山村通过120亩冬种小麦示范基地,推广“稻稻麦”三季轮作模式,实现亩均增收超千元,为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提供新路径。
绿肥种植助力生态农业:惠州市在龙门县召开紫云英绿肥种植观摩会,组织农技骨干与种植主体交流经验,推动绿肥还田技术应用,提升土壤肥力与生态效益。
智慧农机与绿色生产:东莞通过“农药残留胶体金检测技术”“荔枝花期管理培训”等举措,强化“莞荔”品牌质量安全;深圳农检中心特派员深入深汕合作区,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提供全链条检测服务,保障农产品安全。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依托“政校行企村”多元协同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升级。
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惠州惠来县溪南村与广州工商学院签约萝卜干产业共建项目,移植梅州漉菜产业成功经验,通过产学研融合提升产品竞争力;珠海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推广“稻稻麦”模式,实现技术落地与效益提升双赢。
人才培育与经验共享:东莞通过“农技课堂进校园”活动,向学生普及香蕉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知识;清远市科技特派员针对柑橘产业需求,组织专项培训,提升农户技术水平。
▍成效与展望:科技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3月工作凸显三大成效:
产业升级提速:荔枝、柑橘等特色作物品质提升,萝卜干等加工产业链延伸,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安全体系完善:红火蚁防治、疫病联防等应急机制成熟,生态技术推广成效初显;
技术普及深化:基层培训覆盖广,产学研模式助力技术转化。
未来,广东农业科技特派员将重点推进以下方向:
强化科技支撑:扩大智慧检测、生态种植等技术应用场景;
深化模式创新:总结“稻稻麦”“绿肥还田”等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方案;
优化协同机制:加强“政校行企村”合作,培育乡土专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精准服务与创新实践,广东正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支撑体系。
04 2月服务成效回顾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底开展“护航春耕·稳粮保供”农技服务行动以来,全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乡土专家服务覆盖全省103个涉农县区,服务农户61967人次,专家服务9332次,服务里程2.3万公里,解决技术需求难题16794项,服务规模63万亩。
其中,技术攻关型服务824次,集成推广先进适用品种技术1491个;举办培训活动55场,线下培训3387人次。服务典型村2674次,覆盖972个典型村,服务18681人次。
“农友圈”平台服务登记,东莞、梅州、惠州、汕尾、广州5个地市服务超700次,梅州市梅县区、珠海市香洲区、惠州市惠东区、汕尾市陆丰市服务居前列。
05 农技大讲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安全水平,2025年3月31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农技大讲堂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技术”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创新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云课堂”双轨模式,主会场设在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大讲堂,全省各地农业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及农技驿站基层农技人员近800人次,通过“广东农技推广”视频号、“粤农技”数字化平台同步在线学习。
它汇聚了各方农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从业者,涵盖种业、渔业、畜牧、农机等诸多内容,让更多农业从业者便捷地获取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理念,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应用,推动我省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茂名
3月18-20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高州组织护航春耕稳粮保供—广东省水稻新品种区试机插秧现场观摩活动和广东农技大讲堂—水稻新品种区试技术培训班。开展了水稻新品种试验机械化插秧现场观摩教学,水稻品种试验审定新形势与新要求、水稻品种区试机械化应用及推广、水稻区试抗病性鉴定技术和区试项目管理细则等室内培训交流活动,助力广东水稻品种区试全程机械化,推动宜机化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惠州
3月1日和4日,正值惠州市特色作物冬种马铃薯后期管理及收获上市的关键节点,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农科所”)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先后在惠东县稔山镇、铁涌镇举办马铃薯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活动,为种植企业和农户送上了一份“科技大礼包”。培训以理论讲授结合实地指导方式进行。惠州市农科所农业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林志强醒农户,要提前做好防寒防冻措施,警惕倒春寒对马铃薯生长后期的影响;要抢抓农时节令,做好马铃薯与水稻的轮作衔接准备。
此外,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围绕切断式甘蔗机收与除杂技术、机械化助力春耕生产、优质猪肉的鉴别与优质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等举办三场田头课直播活动。
06 农技先锋行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南方农村报推出《农技先锋行》品牌栏目,聚焦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深入产业一线,创新服务做法 ,展现作为担当,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第三期聚焦“苗管家”郑桂林的炼好果蔗组培苗、茄子嫁接苗种植管理;林青山的再生稻品种选择要点和头季管理技术;冼继东的花期荔枝椿防治方法、花期荔枝霜疫病防治方法、花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方法、荔枝园杂草要不要除;石茜的无人机农业监测应用;“陈皮师兄”的新会柑为什么人工摇花、如何做好新会柑花期营养管理等引发多人讨论、关注。
07 农业科技特派员&典型村书记“对话”
为学习农业科技特派员帮扶乡村产业发展的优良做法,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典型村,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和村书记推出“对话”系列,讲述农业科技特派员帮扶典型村的创新做法,展现农业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服务路径和模式的全省拓展输出,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势动能。
3月,对话农业科技特派员&村书记农业科技服务支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发展分别走到肇庆市南丰镇开明村和佛山市高明村。农业科技特派员代表肇庆市封开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龙若飞、佛山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兼职副主任,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赖明建分别就羽衣甘蓝种植、春耕备耕进程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分享各自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宝贵心得。
08 数字农技
2025年3月共发布农技短视频56条,总播放量42万人次。其中,“农技先锋行”系列表现突出,尤其是荔枝管理和智慧农业单条播放量均超7万次。技术短视频覆盖畜牧、渔业等领域实用性强;推广视频聚焦乡村振兴案例,如羽衣甘蓝产业和春耕行动,多条内容播放破万。防灾减灾和农技达人系列则以时效性和用户参与为亮点。3月内容有效结合技术推广与产业案例,为春耕及农业生产提供了扎实支持。
09 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动态
▍省级驿站:农技服务直达农户家门口
3月26日,省县驿站联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活动在茂名化州市新安镇举办。本次活动以“植树绿美农技乡村行”为主题,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化州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和乡土专家代表、农户等超100人参加活动。
此次省县驿站联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在助推“绿美广东”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迈出新的步伐。
▍县级驿站
从化:从源头抓起,加快荔枝种业技术升级3月17日,广州从化(荔博园)农技推广服务驿站邀请广东省“荔枝卫士”董易之研究员开展春季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培训。次日又在从化区城郊街城康村村委举办荔枝技术培训班,讲授荔枝高接换种管理技术。荔枝高接换种技术是优化荔枝品种结构、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手段,能够助力荔枝产业转型升级。
3月底,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携手广州市从化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在从化区开展丘陵山地果园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活动,全力推进岭南特色果园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机、农艺、农技深度融合。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适合丘陵山地果园的机械化发展模式。广州市从化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负责人邱晧烽也指出,通过与研究院合作,能够将前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引入本地,切实解决果农的实际问题。
▍江门:让农业技术“遍地开花”式深入到一线
3月,江门各级农技驿站“火力全开”,把直播课程送到田间地头,内容兼顾水果、蔬菜、作物、水产养殖等各农业板块,为基层输送前沿农业技术等。
3月11日,台山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邀请到了广东供销天禾台山育秧中心负责人——杨俊杰,开展“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完美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直播。
3月,新会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举办了“2025年新会区农机促春耕生产”的现场会;还举办了“泥鳅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培训”、“豇豆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培训”“以绿色防控技术维护发展新会柑健康优质产能春耕动员会”“三月新会柑管理技术要点”等4场技术培训并同步直播。邀请了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郑杰添、乡土专家(特聘农技员)叶朝胜等进行讲解。
3月,蓬江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举办了“杜阮凉瓜蔬菜健康生态种植技术培训”“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暨法律法规培训”“桂花鱼的养殖管理技术与发展”“新会柑谢花小果期关键管理技术”等4场农技培训并同步直播。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特聘农技员)黄洁娜、周创辉、陈业铨等专家进行讲解。
3月26日,鹤山市农技推广驿站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特聘农技员)——温东明开展了“蒲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和“节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两场农技直播。
此外,3月4日,开平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张振奕开展“紫云英的开挖及验收”的农技直播。
▍肇庆:全面助力春耕生产
3月4日,肇庆怀集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直播间开启了专场直播,为金瓜玉米汁“带货”,直播全程约1小时,集中展示了包括机械化清洗、机械化筛选、机械化封罐等将一颗玉米变成一瓶玉米汁的全步骤。将玉米加工为玉米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大大延长了金瓜玉米的“保鲜期”。
3月12日,春耕生产暨无人智慧农场建设现场会在封开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无人智慧农场建设报告,华南农业大学水学唐湘如教授分享了水稻增香增产技术。活动中,广东省益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华南农业大学、封开县人民政府签订无人指挥农场建设合作协议。当天,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土特产”农业机械展示,观摩春耕生产现场及无人机械演示。
3月24日,2025年怀集县春耕暨红火蚁统一防控现场会直播在冷坑楼边村田间举行。
▍珠海:创新机制,推动农业项目落地实施
3月6日,珠海联港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联港培训学校联袂珠海银基农业打造了“台湾青枣云端品鉴会”。联港农业公司作为金湾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的运营单位,继承并发展“以区级农技推广驿站为核心枢纽,整合农业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优质资源,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网络”这一核心理念。
▍湛江:助力荔枝大镇向荔枝强镇转型
3月3日,2025荔枝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升行动暨荔枝果园春季管理技术培训在雷州市英利镇举行。今年培训以“科技赋能产业,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眼下,荔枝园地一片忙碌,人声、机器声交织在一起,无人机精准地来回作业,呈现出一派喜悦和期待。近年来,英利镇荔枝种植面积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增长,计划到2030年,全镇荔枝突破10万亩,其中优质荔枝不少于5万亩。
09 乡土专家
▍“菜老板”阙文光
阙文光是一名实打实的奋斗在农业战线上的“乡土专家”“新农人”,自1996年开始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通过不懈奋斗,从田头收菜销售到成立梅江区文惠蔬菜专业合作社,再到成立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完善蔬菜产业链。从一个走村入户的菜贩子,一路艰苦打拼,创办公司、建立果蔬品牌,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梅江区远近闻名的“菜老板”、致富“带头人”。
▍“苗管家”郑桂林
返乡创业17年,从都市白领到田间“苗管家”。广东省人大代表、农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绿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桂林,年育苗近亿株、培训超3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数亿元。以良种繁育为基、农技服务为桥、产业拓展为翼,用一棵种苗育出亿元产业链,带领农户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乡村振兴路。
▍“潮汕农人”林雁光
2016年,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原本从事服装批发的林雁光做出一个重要抉择——在礐石街道棉花社区流转了80余亩地,开启了他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子。他本人从农业“小白”摇身一变为省级农村乡土专家,他创办的乐桦休闲农庄也成为了广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平均每年接纳游客超10万人次,有效带动礐石街道棉花社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鲜活注脚。
记者:王惠
设计:王楚娇
来源:南方农村报国内著名的股票配资